2016. 5.29 Sun.
土博有感
有朋友問我會不會覺得自己沒有到國外留學,泡過洋墨水或渡金,而感到生命有遺憾?他說他的指導教授曾不經意脫口說出他是「土博士」,心想如果他年輕時留洋海外,學成歸國後境遇將大不相同,除了認可程度高外,學術發展亦會相對順遂──他問我是否有同感?
誠然,出國留學是許多年輕學子的夢想,我亦如此,而我也曾作了留學準備,考托福、GRE等;但在我博三階段,教職已有眉目(即現在的工作),所以四年取得國內博士學位,毅然決然放下出國讀書的想法。
但即便我是「土博士」,我也在國外待上一段時間,到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、加州柏克萊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分別作過一年及一學期的短期研究,略補心中缺憾。此外,我內人是阿根廷移民,以西語為母語,家人散居在中、南美洲和歐洲,某種程度的「異國婚姻」也增加自己的「國際化」。
我清楚知道國外名校博士返國猶如「渡金」,「洋博」和「土博」在國內學術界也存在階級差異;但這是公平的,畢竟「渡金」過程的艱辛磨練可想而知,回國後受到一定尊重和禮遇亦屬常情。而我沒能出國拿學位,如果人生中有遺憾,這會是其一。
但也正因為如此,我只能自我鞭策,加強訓練學術能力和增進學術表現,如我儘可能發表英文論文在國際期刊,讓自己和「洋博」相較起來,不至於遜色太多,甚至超前,這幾年來自己對自己的期許、勉勵也在於此。
「路遙知馬力」,學術工作更是如此;也像「龜兔賽跑」一樣,沈穩的人贏得比賽(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race),我盼以這樣的心思,靜靜地走在這條路上,知足、淡泊卻也充實的安渡餘生,不去管贏得比賽否……
「路遙知馬力」,學術工作更是如此;也像「龜兔賽跑」一樣,沈穩的人贏得比賽(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race),我盼以這樣的心思,靜靜地走在這條路上,知足、淡泊卻也充實的安渡餘生,不去管贏得比賽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