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

一切皆可拋

2016. 5.26  Thurs.
一切皆可拋
西方諺語:「生命誠可貴,愛情價更高;若為自由故,兩者皆可拋。」(Life is dear, love is dearer. Both can be given up for freedom.)這句話用在佛教思維中,也是相當貼切的,同樣都是嚮往自由,只不過一是為了權利,另一是為了解脫。

當初佛陀貴為皇太子,盡棄一切榮華富貴,就是為了求道、悟道,實現全然的自由;只不過這自由的意義和西方大不相同,西方人追求自由是為了爭取權益,包括言論權、財產權、工作權、遷徙參政權等,但佛教探尋自由是為了達到解脫,從煩惱束縛中掙脫出來。

也因此,佛教修行人為了找尋自由,不只生命、愛情兩者可拋,而是一切盡可拋棄,意即「若為解脫故,一切皆可拋」All can be given up for liberation.;特別是聲聞行者關注自身的了生脫死,大有全然放下世間一切的決絕與冷酷。

「一切皆可拋」,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但卻是修行必備的心態。如佛法所說的「諸法皆空」,一切如幻似化,就是要人作好「一切皆可拋」的準備。若以中觀學「唯破不立」來說,「一切皆可拋」即是「一切皆可破」,斬斷任何可能的顛倒妄想和執著,終至無一法可求、可得。

如此,世間所說的自由和佛法大不相同;就佛法觀點,世俗人追求的自由都是外在的、淺層的、有限度的,佛法雖也支持這樣的自由,但更鼓勵人實現內在深刻的自由,心靈解放與生命圓滿的自由。

任何佛弟子皆以解脫為關注,只不過聲聞強調個己的解脫,菩薩重視別人的解脫優先於自己,因此以「若為解脫故,一切皆可拋」來定位佛教的「終極關懷」ultimate concern,應是沒有問題的。

人世間有什麼是我們願意放棄一切來捍衛和堅守的呢?「若為X X故,一切皆可拋」,其中的X X該填些什麼?--雖然這答案不一,但我想任何自省自覺的人皆會稍作反思,找到屬於自己的「終極關懷」。

相關文章 心善解脫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